各教学单位、行政部门:
为深入挖掘、研究和广泛传播、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,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新文科人才培养全过程,推动应用型高校与地方产业的深度合作,大力深化科教融合、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改革,学校成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(家风)传承创新暨新文科综合改革基地(以下简称“新文科基地”)。根据教学和研究工作需要,现面向全校教职工招募基地研究人员,相关事宜通知如下:
一、新文科基地简介
新文科基地作为学校产学研综合改革试点单位,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轴心,在守正创新中推进新文科建设为目标,聚焦红色文化和家风文化,实行跨学科、开放性、实体化运行。基地聚焦国家战略和地方产业需求,依托学校现有家风研究院、校园红色戏剧研究院和信息技术中心基础条件和资源优势,汇聚整合嘉兴、浙江、长三角乃至全国政府部门以及相关领域专业机构、高校、社团与民间的专家力量,集人才培养、项目研究、融媒体应用为一体的产教融合创新联合体,努力打造应用型高校传承创新中国传统文化、创新人才培养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新示范、新高地、新标杆。
基地现下设古文献整理、民间口述史整理、家传创作、屏联网内容研发、戏剧创作、视频制作、衍生品设计、课程教材开发与应用等8个研究中心和1个综合办公室。研究中心成员采取兼职管理,人员由学校教师和校外聘请的专家学者组成。
二、招募对象
本次招募为8个研究中心兼职研究人员,名额不限。面向全校有志于从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推广、具备相应教学研究背景和教学、科研、社会服务能力的教职工。
三、研究中心职责和招募要求
(一)古文献整理中心
1. 研究内容:对承接项目相关古籍文献的爬梳、整理与提炼,形成体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故事文本,为优秀文化传播及多元开发提供重要基础。
2. 招募要求:具备一定古籍文献阅读能力,文字功底扎实。有中国古代文学、历史学相关领域研究经历或对中国古代文学、历史文献研究具有浓厚兴趣者优先考虑。
(二)民间口述史整理中心
1. 研究内容:承担口述史料的采访、整理与编写,建立口述史料资料库,创作一批反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民间故事、口述史精品。
2. 招募要求:具备良好的交际能力和信息整理能力,善于表达沟通,文字功底扎实。有口述史料编写、新闻编辑和采写经历者优先考虑。
(三)家传创作中心
1. 研究内容:承担历史名人、政治家、教育家、企业家等乡贤人物传记编撰及家族文化研究。
2. 招募要求: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、资源整合能力和文字写作能力。有人物传记编写、新闻采写经历者优先考虑。
(四)屏联网内容研发中心
1. 研究内容:结合校内宣传工作需要以及承接的各类项目,制作宣传海报、PPT等屏联网呈现内容,协助学校做好各屏联网内容开发与运行,承接各类PPT制作等。
2. 招募要求:具备良好的美编能力及设计创意理念,熟练掌握常用设计制作软件。有相关网页设计、海报设计、PPT设计经验者优先考虑。
(五)戏剧创作中心
1. 研究内容:挖掘传统戏剧优秀资源、革命历史、家风等题材故事,创作一批有影响力的戏剧和短视频剧本,并能参与指导学生将脚本编排、进行舞台演绎。
2. 招募要求:具备一定的戏剧(脚本)创作功底、文字功底较好。有舞台表演经验、戏剧和编导专业背景或对戏剧(脚本)创作具有浓厚兴趣者优先考虑。
(六)视频制作中心
1. 研究内容:根据学校宣传需要和基地各类项目研究成果,拍摄并制作一批具有南湖特色育人模式、讲述历史文化题材故事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品视频,同时承接各类视频拍摄制作(如精品课程、学科竞赛、教学比赛、宣传片等)。
2. 招募要求:熟练使用摄影、摄像相关设备,能熟练掌握常用视频处理软件,有良好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,了解视频平台推流逻辑。有相关岗位工作经验者优先考虑。
(七)衍生品设计中心
1. 研究内容: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与传承,开发具有创新创意能力的书签、金石篆刻、书法、绘画等衍生文创产品。
2. 招募要求:熟悉文创产品设计流程,熟练掌握各类常用设计软件,良好的美学素养和创意思维。有艺术类或设计类专业背景、从事相关文创产品开发经验者优先考虑。
(八)课程教材开发与应用中心
1. 研究内容:结合承接来的各类项目内容以及研究工作需要,在此基础上开发特色化、应用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精品课程,并能根据课程内容开发相关专题报告、制作开发教材等。
2. 招募要求:课堂教学经验丰富,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、语言表达能力、沟通协作能力,愿意从事相关课程和专题报告开发应用。有特色教学课程、企业课程等研发经验者优先考虑。
四、招募时间
2025年10月15日——10月31日
五、招募程序
(一)自主报名
有意报名者经所在单位同意,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、研究特长等申请加入其中一个或两个研究中心,填写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(家风)传承创新暨新文科综合改革基地研究人员申请表》(见附件),于10月31日前将申请表电子版(文件命名为“研究中心名称+姓名+所在单位”)发送至指定邮箱:13867466897@163.com。
(二)资格审查与面谈
报名结束后,基地综合办公室将对报名者进行资格审查,依据审查结果确定面谈名单。面谈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。
(三)结果公示
根据面谈结果,基地综合办公室公布拟聘研究人员名单。
(四)聘用
经召开新文科基地联席会审定批准,对基地研究人员发文聘用。学校将为研究人员颁发聘书,以三年为一个聘期。
六、相关说明
(一)各中心研究人员为兼职岗位,结合个人专长,主要参与基地承接的各类课题、项目、课程的研究与开发应用,做好教育教学改革工作,并积极参与人才培养工作,具体工作由各中心根据工作需要和入选者特长与能力进行分配。基地根据参与项目贡献度、工作量、取得成效提供相应办公场地和设施设备使用,并从横向项目经费中列支一定劳务费。研究人员可利用基地平台和资源申报各类课题和项目,积累职称评审条件和人才称号条件;研究人员所取得的教科研成果,其工作量由成果负责人(如项目负责人、论文第一作者、第一发明人等)负责初步核定,并在所涉成员之间进行合理分配。分配方案须报相关学院和部门核定。
(二)基地将搭建研讨交流平台和资源对接平台,不定期举行相关学术沙龙活动,邀请相关领域专家、学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指导;举办项目资源对接会,与各地政府部门、企事业单位围绕合作项目进行洽谈交流;开展专题培训(如文献整理、“金课”开发、人工智能应用、剧本创作、视频和PPT制作、摄影摄像、融媒体设备使用等),提升教育教学水平、加强职业技能培养。
未尽事宜,请与基地综合办公室联系。
联系人:费扬,联系电话:13867466897。
附件:中国优秀传统文化(家风)传承创新暨新文科综合改革基地研究人员申请表
中国优秀传统文化(家风)传
承创新暨新文科综合改革基地
2025年10月17日